发布日期:2023-03-06 11:37:53 浏览次数:1737次
气血不足艾炙哪里?气血不足实际就是气虚和血虚的症状,长期的气血不足会出现四肢冰冷、失眠多梦、身体虚弱、头晕目眩等症状,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源泉,因此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可以重点艾灸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艾灸足三里穴和阴陵泉穴可以增强脾胃气血生化能力,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中脘穴和气海穴也是治疗气血两虚的重要穴位,气血不足的人群除了可以用艾灸进行调理治疗外,在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补充气血的食物,如红枣、黄芪、乌鸡汤等,并且应该养成不熬夜习惯。
1、足三里:艾灸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理疗方法,气血不足有可能是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引起,会出现气血亏虚和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选择小腿外侧的足三里穴位做艾灸治疗,可以促进气血生化和滋补气血作用。
2、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在艾灸时可以起到化学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达到运化脾血来达到补益气血效果。
3、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三寸,在艾灸之后可以达到补充肾气作用,在肾功能提高之后还能起到补气血效果。
4、气海穴:气海穴连通着人体内外的能量交换。常灸气海穴,可使人体经血畅通,经气充溢,身心舒畅,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强化消化功能。
5、阴陵泉:阴陵泉穴是脾经的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踝关节的凹陷处,是运化体内湿气的要穴。艾灸阴陵泉穴通常可以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脾胃湿热、膝关节肿痛等症状。
6、中脘穴:中脘穴是仼脉上的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人体肚脐上四寸。艾灸中脘穴对气血不足引起的脾胃虚弱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不足的人群推荐使用艾灸的方法进行调理,艾灸不仅可以温经散寒、行气通络,还可以补益气血,只要选对穴位,艾灸可以大大增强脾胃气血的生化之力。气血不足也可以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四物汤就是一道很好补益气血的药膳,是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此方不仅可以治疗气血不足,而且还能缓解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和妇人月经不调等症状。